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仅直接限制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更引爆了世界格局的重新布局、经济社会的深层改变。在悲观性的极端民族主义下,在确定性的经济发展难题下,无论谁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国家发展、公司突围、个人生存,当然也包含着博物馆发展命题——这个缩印世界历史的庞大机构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一个公共教育机构的作用:让人们明晰历史,包括正在发生的变革;让人们保持和平和探索的精神,包括正在经历的思潮动荡;让自己的使命能够不变的发展,包括经济价值和文明意义。所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多元和包容,具有无比恰当的意义。
我们将以网络体验感的角度探讨4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外博物馆,思考博物馆的多元和包容是什么,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毕竟,博物馆不仅面临着疫情后时代,更面临着文创之路走了5年后形成的头部耀眼、两极分化的格局,对于热爱博物馆的设计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变革且机会翻涌的时期,无论你是创作人还是学术研究、展示设计、策展策划,希望我们的声音能带来真正的思考。
文艺青年的回忆里:
突然,故宫卖萌火了,故宫的文创也火了
故宫的火爆一波又一波,
从文具到家居小物,从美妆到奶茶店
一时间,很多博物馆都开始出文创
可能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博物馆在做文创
但我们能感觉到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几家
东方乾隆是带货皇帝
西方梵高是种草王子
要说LDA最欣赏的博物馆之一,必定有V&A。V&A全名为Victoria&Albert,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它的展品收藏数量是世界首位,藏品总数约三百万件,涵盖建筑、亚洲艺术、书籍、瓷器、设计品、时尚、家具、珠宝、雕刻、摄影等各个方面。
当很多博物馆的发展都基于自己的百科性或者专业性藏品时,V&A博物馆却是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精准的定位:艺术和设计。所以,无论是展示设计还是特展策划,都值得称道:你会发现它在用藏品讲述一个潮流,或者以某个角度剖析一个艺术家,经常会有你意料之外的诠释出现。在设计思维之下,V&A博物馆不是全球文化的机械展示,而是充满更多的样态,更丰富的解读,以及更加连接当下拥抱大众和变化的思考。几天前,V&A博物馆发表了一篇《疫情中的博物馆策展人都在忙些什么》,讲述了策展人正在收集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物品;在研究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新发明仅仅是抢眼应景的创造,还是能对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历史性物品。LDA认为这样的思维和执行力才是与大众建立互动和联系的根本逻辑,因为关注了活着的人和社会本身。
V&A还关注当代语境中游戏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以及其背后的政治与社会价值。它与游戏设计界的领先团队共同开发了多款线上互动游戏。比如女王发型设计、模拟工匠职业升级、博物馆探秘。当多数博物馆在绞尽脑汁写推文以缓解疫情的冷淡期时,V&A却结合了年轻人的喜好开展了一场cos线上投稿比赛。确实,这在中国策划中也是常用的伎俩,但不同的是V&A使这种活动具有最普遍的场景,让大家去寻找某种文化在生活中的碰撞感,而不是国内通常所做的穿指定的衣服到指定的景点摆拍这样脱离生活化的场景式炫耀。总而言之,V&A的艺术性和人性化思维,使它用着庞大而权威的资源多方位稳步践行着公众传播、大众艺术教育之使命,不仅研究文物,还收集社会大大小小的设计及生活变革,使其研究充满当代性和未来性。而这,就是多元和包容,也是创意产业的内核,文创产品开发的数据支撑。
故宫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权力中心,其能所展现的是中国人的历史进程和命脉。宫殿里的珍宝和生活本是人们好奇且向往的。故宫文创突然火爆到全国大概是从朝珠耳机的爆款商品开始。虽然早在2008年,故宫便开通了淘宝店,销售一直低迷,但随着几款APP的开发,以及爆品的诞生,还有公众号爆文《乾隆:感觉自己萌萌哒》、《朕有大招赐予你》、《你们竟敢黑朕?》、《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这样以讲历史史实之名,行宣传售卖之实的广告贴,加上过硬的文案创意,比如“鳌拜=all buy”,故宫文创坐拥了大量粉丝,又有文化又萌的年轻化形象深入了人心。本是靠景点门票创收的故宫突然靠文创达到了一年十几亿。
而让故宫从小众群火到大众向的当属在豆瓣获得9.3高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故宫又借与卡地亚合作的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以及与央视合作的综艺《国家宝藏》的全网传播,使故宫保持着在民众间持久不褪的高关注度,以至于每出一款文创都能火爆。
这一切得益于本身优秀的故宫有了互联网文化和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有了新馆长单霁翔正确的战略,便如遇春风。故宫终于找到了自己产品和中国青年一代的敏感点相结合的地方。
另外,增添故宫文创精致度的还有微信公号的精良制作。微故宫里用了一些小页面小互动建立和大众的链接,比如和换装手游“暖暖”的合作、和腾讯的表情包合作,还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占卜类游戏,这些小互动虽不如V&A博物馆的页游,但却是中国市场受欢迎的类型——基于分享的社交属性。还有增加粉丝黏性的签到设计,既传承古习俗又符合现代人网络习惯,很赞。
LDA认为,故宫文创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的创意产业和商业机制的有效性会在怎样的情况下被触发,这样的实践给创意人士带来一片希望:当文创真正做到多元和包容,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便能收获一片江山。这种多元和包容性,除了本身博物馆内所含IP的丰富度,更在于它的创造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心智,现实中轻松诙谐、带梗的自嘲性格,同时饱含文化格调的颜值和社交属性,不错,这就是中国人的偏好。但故宫文创的火爆,是否与民族文化普及度呈正相关性?这个答案也是不一定的。因为在浮躁的文化消费社会里,很多人停留于表面,亦或某种仪式感,文化教育需要更多深入的互动和参与。这也表明了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努力:文创不应止于VR看展品、买简单文创、而是有更多文化语言的设计和活动。这样才能激发文创产业走向更高的层次,而不是停留在新一轮的产品低级战争里。
文化传播的不到位解释了为何文创产业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我国其他博物馆并未在心智上引爆大众而只是做相类似的简单产品。当一种创意泛滥时,它就称不上创意了。这在中国市场中尤为常见。
鉴于此,LDA认为,要想在文创竞争已变快变成红海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做才能C位出道:
第一,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完全可以借鉴V&A博物馆的经验:用各种维度去寻找和现代人的联系,以大众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种思考又反馈到研究员或者策展人,从而去指导下一步的策划和设计。这样的闭环法能够涵盖一个事件营销的故事性、互动性环节,一举两得。
第二,善用科技,大胆想象产品的延伸方向。当虚拟技术、5G慢慢成熟时,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将被重新定义,而艺术和文化应该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那时,博物馆也许可以变活,走到人们平常的生活中去,我能选择我喜欢的时代的生活场景去体验生活,就像动物森友会中的体验一样;也许知识接收变得随时随地,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第三,对于设计者来说,研究视觉及传播的细节以打动观众,是件有趣的事情。比如任何文化都离不开饮食、起居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而如何把文化植入场景后带来情感和审美的认同,就是考验智慧的时刻了。一个博物馆或者线上展馆,都涉及到众多门类的设计学。艺术思维、独特审美和技术支持是博物馆、文创能否C位出道的硬核能力。
英国伦敦是世界创意中心,其成熟的产业链和艺术教育是很多艺术人的朝拜之地。LDA,作为座落在伦敦的多元化艺术教育机构,作为一家面向学生、从业者和机构,专注于创意产业的研、学、用的产业平台,和V&A博物馆有着合作关系,希望有志于博物馆文创事业的伙伴多和我们交流。
我们希望以多元的方法论和技术,将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带到世界并得到主流的认可。以前,是很多国外大师研究中国文化从而进行创作,现在,LDA希望是更多中国的设计新人去创作和引领,而LDA,愿做桥梁以圆梦。
伦敦设计学院
London Design Academy
www.londondesignacademy
Ins: london_design_academy
Youtube:
londondesignacademyofficial